一、政治理论学习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深刻阐述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大意义、总体方向和关键举措。对于高校财务工作而言,这一战略部署意味着我们必须树立更加开阔的视野和统一的市场观念,在更广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公共资金使用获得最优的性价比,从源头上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懂业务,更要懂政策、识大局,确保学校的各项经济活动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导向。
2.学习“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
“十四五”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成效的发布,全面展示了近几年财政领域在支持创新、保障民生、深化改革、防范风险等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学习这些成效,我们更加坚定了对国家财政政策的信心,也更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必须准确理解和运用各项政策,将财政改革的理念和成果切实转化为提升学校财务管理水平的具体实践,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切实服务于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业务学习
(一)全体财会人员统一学习《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典型案例通报》
通过剖析学习典型案例,全体财会人员对自身工作理念与行为规范进行了深度反思。典型案例通报如同高悬的明镜,具体说明了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九类典型问题,为全体预算单位敲响警钟,时刻提醒我们严守财经纪律红线。计财处将以通报案例为戒,时刻保持警醒,以案为鉴,举一反三。未来,计财处也将持续提升财会人员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合规高效开展。
(二)各科室学习
1.综合办公室
研讨《2025年稽核报告(第二期)》及近期稽核、预算一体化系统预警等发现的问题。
通过讨论分析稽核报告及近期预算一体化系统预警发现的问题,科室成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稽核工作绝非仅是事后的审查监督,更应贯穿于学校各项事业的全过程。从前期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到执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再到事后的总结反馈,稽核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希望稽核工作能够为学校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稳健支持。

2.会计核算科
学习并研讨《陕西师范大学财务报销管理办法(试行)》。
《办法》自2023年12月印发执行以来,就是科室日常报销的最新依据和纲领性文件,每位科室成员都应对这份重要文件了如指掌。不但要反复学习文件,更要在一次次的集体讨论中及时提出疑问、细致交流、反复研讨,才能统一认知,统一思想,统一口径,在为报销师生们解释政策、回答咨询问题时做到统一标准,提升师生体验感,在报销实践中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3.会计管理科
学习并研讨《陕西师范大学票据管理办法(试行)》。
通过学习该办法,科室成员深刻体会到,一张小小的票据,背后连接的是国家统一的管理要求。规范票据管理,确保每一笔支出、每一张票据都合法合规、真实完整,不仅是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更是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响应财政改革要求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的态度执行《办法》的每一项要求,筑牢财务工作的根基。

4.基金管理科
研讨差旅平台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通过政治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要以创新思维破解管理难题,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学校差旅平台的建设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平台为师生提供多票务、低价格的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切实提升了服务体验。通过对接校内人事系统,智能匹配人员职级对应的差旅标准,实现精细化服务。同时,平台与财务智能报销系统无缝对接,实现发票自动推送、差旅补助一键生成,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师生少跑腿”。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理论与业务学习,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5.基建与代理财务科
讨论如何进一步规范薪酬管理工作等问题。
针对目前薪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科室成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论。讨论提出了几点工作意见:一是要规范计入支出,涉及养老保险个人补缴业务的冲账时,应按照时间顺序从前往后进行冲账;二是要强化财务责任意识,将被动付款变为主动管理,要做好学校的管家,切实落实财务“监督支付”的职能,在严格防范财务风险;三是落实和明确某些津补贴的发放标准。

6.资金结算中心
梳理讨论银行纸质票据及电子凭证。
通过业务交流研讨,科室人员形成统一共识:对纸质票据,要实现“人防+技防”下的物理闭环管理;对电子凭证,要追求“系统自动获取+安全电子归档”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未来,我们将在用友专业运维的协助下持续优化流程互联互通,从根本上提升安全性与效率,筑牢学校资金安全防线。

7.各二级单位财会人员
学习《陕西师范大学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
